水母网7月16日讯(记者 王鑫)“目前,全市建成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11处,占全国的1/8;建成省级以上海洋牧场示范区达到23处。海洋牧场总面积达100万亩,占全市海水养殖面积的近1/3。海洋牧场水产品产量达到60万吨,综合收入达到300亿元。”这是记者在16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的一组数据。
烟台海域面积2.6万平方公里,近1/10海域适宜建设优质海洋牧场,拥有海参、鲍鱼、对虾等各类海洋生物资源500多种,海洋生态环境优良,海洋资源丰度指数较高。
据了解,烟台是全国最早开展海洋牧场建设的城市之一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,烟台作为全国首批试点地区,在部分海湾开展了人工鱼礁试验和中国对虾增殖放流活动。2005年,启动实施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,在全国率先统筹谋划海洋牧场建设,注重全产业链打造、全价值链延伸、全生态链构建、全服务链支撑,推动传统海洋渔业转型升级。
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党组副书记、副局长孙成列在介绍烟台海洋牧场建设情况时表示,烟台立足中集来福士等海工装备企业科研优势,创新“海工 牧场”联动模式,提高牧场装备化水平在全国率先研发建造半潜式、自升式海洋牧场多功能管理平台以及深远海智能网箱、管桩大围网等,加快现代渔业向深远海域拓展,全市已建成海洋牧场平台12座,深水智能大网箱3座,在建平台6座,网箱7座。同时,烟台还大力发展陆基工厂化循环水与深水网箱融合养殖,通过陆基、海基“无缝衔接”,实现了斑石鲷等名贵品种“南鱼北育、南鱼北养”,全市名贵鱼养殖规模达到200万立方米、年产量2.6万吨、产值12亿元,成为全国最大的名贵鱼陆海接力养殖基地。在海域流转方面,以山东蓝色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例,采取“公司 渔户”的方式,牵头组建了泽潭渔民专业合作社,有效整合流转海域16万亩,带动渔民共同致富。目前,全市渔民合作社快速发展,总数达到300多家,辐射带动渔民2万多户。在2018年全国首次海洋牧场建设现场会上,农业农村部向全国推广我市三大海洋牧场发展模式。
目前,烟台成立注册资本1亿元,基金总规模10亿元的经略海洋产业投资基金,在海洋牧场、海工装备、海洋科技、海产品养殖、生鲜加工等领域充分发挥基金作用,鼓励更多企业加入基金项目库,助力海洋经济大市建设。
展望未来发展,孙成列表示,烟台已经在全市西部、北部、东部和南部海域规划4条海洋牧场带,辐射20个海洋牧场群,重点建设田园型、投礁型、游钓型、底播型和装备型等五大类型海洋牧场。继续推进烟台中集蓝智能网箱、莱州明波智能休闲围网等重点项目,年内争取5个以上项目投入运营,烟台四十里湾海域、庙岛群岛海域、莱州湾东部海域、烟台南部海域等4个海洋牧场示范区初具规模,打造国内领先、世界一流的海洋牧场示范之城。